《师傅推拿教材》之四 摩法
基本手法示例 —— 摩法
摩法是推拿手法中较为轻柔的一种,通过手掌或手指在体表进行环形或直线往返摩擦,产生温和的刺激,以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放松肌肉的作用。其特点为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操作时强调节奏均匀、力度渗透表皮而不带动深层组织。
一、操作要领
1. 体位
- 患者取仰卧、俯卧或坐位,保持放松;
- 推拿人员站位或坐位,便于发力。
2. 施术部位
- 指摩法: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如面部、穴位);
- 掌摩法:用手掌根部或全掌(如腹部、腰背部)。
3. 动作要点
- 以腕关节带动手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运动,或直线往返摩擦;
- 动作连贯,速度均匀(频率约50-100次/分钟),力度轻柔,仅接触皮肤表面。
4. 力度与节奏
- 压力轻柔,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 避免暴力摩擦,防止皮肤损伤。
二、临床应用
1. 适用部位
- 腹部: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腹胀、便秘;
- 胸胁部:疏肝理气,缓解胸闷、胁痛;
- 腰背部:放松肌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
2. 适应症
- 消化不良、痛经、月经不调;
- 慢性劳损、肌肉僵硬;
- 体质虚弱者或小儿推拿(如摩腹助消化)。
3. 禁忌症
- 皮肤破损、炎症或局部肿胀;
- 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
- 肿瘤、出血倾向患者慎用。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清洁双手,可配合按摩油。
2. 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力度,虚证宜轻摩,实证可稍重;
3. 摩法常与揉法、推法结合使用,如“摩揉结合”增强效果。
四、作用原理(中医理论)
摩法通过温和的机械刺激,激发体表卫气,调节脏腑功能,符合《内经》“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