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 -冬瓜子 附冬瓜皮-

冬瓜子 附冬瓜皮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瓜子。现市售有单边,双边两种。其原植物相同而是栽培品种的变异。

別名:冬瓜仁。

来源:为葫芦科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Cogn. 的成熟干燥种子。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为扁平卵圆形,长约1.2~1.4cm,宽约6~8cm,厚约2mm。表面黄白色。一端钝圆,另一端尖,尖端有两个突起,其一较小为种脐,另一突起稍大,上有一明显的珠孔。种子两面的边缘均有一环形边。种皮较粗糙,质较薄而软,剥去种皮后可见有一层透明无色的膜状胚乳,紧包于两片子叶之外。子叶白色,胚根小形,朝向尖端。气无味略甜。

· 单边冬瓜子:外形略似双边冬瓜子而较小,长约1~1.2cm,宽约5~7mm。边缘光滑无环形边。种皮较厚较硬而脆。气味同上。

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胡芦巴硷、腺嘌呤、脂肪油。

药理作用

(1)利尿、消炎,故能清热除湿,散热毒痈肿;(2)祛痰。

炮制:生用或炒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脾、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尿,消肿、排脓、消痰、止咳。

主治:肠痈、肺痈,水肿胀满,痰热咳嗽,白浊白带等症。

临床应用:作为治疗内痈和痰热咳嗽的辅助药。治内痈用法与薏苡仁同;治痰热咳嗽虽然效力不及栝蒌仁,但仍有一定作用,常配前胡,川贝,杏仁,方如前贝杏瓜汤。

用量:6~12g。大剂可用至30g。

处方举例

前贝杏瓜汤:前胡6g 川贝6g 杏仁9g 冬瓜仁9g,水煎服。

冬瓜皮

冬瓜皮为冬瓜的外层果皮,系食冬瓜时剥下的薄皮层晒干而成。本品为不规则的碎片,大小不等,或卷曲成筒状。外表皮绿色或黄绿色,有的被有白霜(蜡粉)较光滑。内表面黄白色较粗糙。质薄而脆。气无味淡。以皮薄,绿色,条长者为佳。

炮制:生用。

性味:甘寒。

归经:脾,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水、消胀。

主治:四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症。

〔附〕冬瓜皮:味甘,性微寒。能清热利尿,但效力较弱,治一般体弱或脚气引起的轻症浮肿、小便不利。用量1~2两,常配赤小豆,生苡仁,红糖等水煎服。

附注:双边冬瓜子系粗圆形皮被白蜡粉的冬瓜种子,单边冬瓜子系细长圆形不被白蜡粉的冬瓜种子,京津通用。

案例研究:阑尾炎

患者张某,男,30岁。

病者腹痛2天,乃就诊于博济医院,欲得注射止痛针,但当天上午诊断为阑尾炎,要患者当即住院开刀,下午便不担保。患者无款交手术费,亦怕开刀,邀为诊治。经中医诊断,其右下腹稍热,细按内有球状物。右足动则痛剧,乃出大黄牡丹汤予之。

处方:生大黄12g(后下),粉丹皮12g,桃仁6g,冬瓜仁24g,芒硝(冲服)9g。

服药后是晚痛仍剧,且觉球状物微隆起。

次日再诊时大黄改为15g,芒硝12g,其他各味略增。服后3小时乃下不少黑黄稀粪,是晚痛略减。

三诊药量略减,大黄12g,芒硝9g,服后又下黑秽之类,痛再减。

四诊至七诊均依方加减,其痛渐减,球状物亦渐细,然身体疲倦无力。

第8日乃将各药减至:大黄9g,芒硝6g,丹皮9g,桃仁3g,冬瓜仁15g,另加厚朴3g。服药后,夜痛大减,后安睡。次日晨起,腹饥思食,食粥后再来。

九诊时乃将大黄减为6g,芒硝6g,各药亦减其量,是日大便乃成条状。

十诊时去大黄、芒硝。十一诊停药,进高丽参9g,细按右腹角仍有条状物。

第12日再服轻量大黄牡丹汤1剂。

第13、14日再服高丽参9g。第15日痊愈。

 引用《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注意:以上文章仅作为参考,患者若有兴趣请諮詢专业中医师进行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