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杰中医——提肛法防治痔疮与中医机理
提肛法,每晚睡前深练习深呼吸18次,吸气时收提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一呼一吸为一次,连续100天。此法源自《诸病源侯论》,古人称之为“摄谷闭源”“炼精化气”之法,历来用于固肾调脏、防病强身,尤对痔疮、脱肛、便秘等下焦病证疗效显著。本文从中医与现代医学角度,详述其机理。
一、中医机理:从“督脉下元”到“升清降浊”
1. 通调督脉,升清降浊
肛门属“下元”所在,为“督脉”与“任脉”交会之处。提肛动作激活下焦气机,使阳气上升,浊阴下沉,有助于调和三焦气血、疏通经络。
痔疮多因久坐久立、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而起,提肛法有助于升提中气、鼓舞脾肺功能,缓解“下陷”之势,减少直肠末端瘀血。
2. 固摄下元,防止滑脱
中医认为“肛门失摄”乃肾气虚衰之象,肾主封藏,提肛可振奋肾阳,强固肾气,增强肛门括约肌收摄功能,对预防脱肛、肛门松弛、久泻滑脱有良好效果。
3. 行气活血,散结止痛
提肛运动配合深呼吸,有助于推动气血运行,化解瘀滞。对血行不畅导致的混合痔、内痔出血、肿胀疼痛者,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
二、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1. 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静脉回流
提肛法是典型的骨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Training),相当于西医所称的凯格尔运动(Kegel Exercise)。
长期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与直肠周围支持组织张力,改善因组织松弛导致的静脉瘀血,从而有效防治痔疮与便秘。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瘀血与炎症
规律提肛使局部肌肉反复收缩与放松,加快肛周与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痔静脉回流,缓解肛门坠胀、瘙痒、疼痛等不适。
3. 深呼吸配合提肛,调节自主神经
深呼吸可激活副交感神经,配合提肛动作,有助于调节胃肠道蠕动、改善排便习惯,对因精神紧张或神经失调引发的便秘型痔疮尤为有效。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练法要点】
• 时间:建议每天睡前练习,身心放松,利于效果累积。
• 姿势:可平卧、坐式或站立练习,以舒适为宜。
• 步骤:
1. 吸气时缓缓收紧肛门,如同“忍便”;
2. 呼气时自然放松肛门;
3. 一吸一呼为一次,连做18次为一组;
4. 每日1~3组,连续100天以上为佳。
【注意事项】
• 动作不宜用力过猛,以轻柔内收为主;
• 有严重痔核炎症或术后恢复期者,应咨询医师后练习;
• 经期或妊娠后期妇女应避免强力提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