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 -白芷-

白芷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白茝(音柴)。

别名:香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Benth. et Hook.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杭白芷)和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 的干燥根。均为栽培。

植物形态:

   · 白芷,多年生草本,高2~3m,根少分岐,直立圆形,中空,表面有沟纹,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三出状分裂,叶柄全部成鞘状抱茎,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绿色,背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二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瓣5片白色,双悬果长椭圆形。

   · 杭白芷和白芷近似,但植株较矮。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根上部近方形,皮孔大而突出。

产地:杭白芷生产于浙江省杭州的笕桥。川白芷,生产于四川省遂宁、温江、崇庆地。禹白芷生产于河南省禹县、长葛等地。祁白芷生产于河北省安国县(祁州)。

性状鉴别

   · 杭白芷:圆锥形有方楞,头大尾细,长10~15cm,中部直径2~5cm,顶端方圆形,有茎痕。皮孔横长多排列成四行(俗称疙瘩丁或癞蛤蚂皮)。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皮层有棕黄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显棕色环,略方形。气芳香,味微辛苦,质较佳。以根粗,头部类方形,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 川白芷:圆锥形,头端略显方楞,体顺长略似胡罗卜,几无分歧,长10~20cm,直径2~5cm,茎痕略下凹,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向的细皱纹,亦有多数横长皮孔,但较杭白芷少,凸起较小。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粉性。皮层有棕色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呈不规则的圆方形。气芳香,味微辛苦。以根肥大均匀,坚硬,粉质足,香气浓厚者为佳。

  · 禹白芷、祁白芷:形态基本相同。为圆锥形,似胡罗卜,少数有分歧,长10~20cm,直径2~4cm,茎痕圆形略下凹,外皮土黄色。凸起的皮孔甚小,质略轻泡,断面白色粉性。形成层显棕灰色环呈圆形。气芳香,味微辛苦。以根条肥壮均匀,皮细,坚硬,光滑,粉质足,香气浓,不抽皱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又含比克一白芷素(C17H18O7)新比克一、白芷醚(C17H16O6)及白芷毒素等。

药理作用:解表、祛风、止痛。其作用为,

  1. 镇痛;

  2. 兴奋中枢:动物实验证明,少量白芷毒素可兴奋延脑的呼吸中枢、血管舒缩中枢,故可见呼吸增强,血压上升。可作为延脑兴奋药,对毒蛇咬伤后由于蛇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治疗作用。前人对本品兴奋中枢的作用也有一定认识,认为“其气芳香,能通九窍”;

  3. 抗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又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且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发表散风。消肿止痛。

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疼痛(鼻窦炎),眉棱骨疼,痈肿疮疡。

临床应用

  1. 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前额部痛用之尤好,配羌活、防风同用,能加强效果。妇女胎前产后的感冒头痛用之亦佳,可配川芎。

  2. 用于治疗由风热引起的眉棱骨痛和压痛(即眼角和眼眶上的骨痛,常由感冒、上呼吸道炎引起),配黄芪。

  3. 用于治疗由鼻渊(鼻窦炎)引起的头胀痛,作为辅助药,配辛夷、苍耳子等同用。

  4. 用于治疗毒蛇(如金环蛇等含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在中草药蛇药方剂内往往加有白芷,可能是取其有兴奋中枢作用。

  此外,还用于治疗牙痛(由风火引起的牙痛,配石膏等清热药)。疖痈的肿痛(配蒲公英、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取其有镇痛作用,抑菌方面可能也起作用。头部挫伤或脑震荡后的跌打肿痛,用白芷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一般认为白芷性燥烈,发散较甚,因此,血虚所致的头痛不宜应用。

用量:3~9g。

处方举例

   · 驱风上清散(《审视瑶函》):黄芩6g 白芷4.5g 羌活3g 防风3g 柴胡3g 川芎3.6g 荆芥2.4g 甘草1.5g 共研细末,每服12g,水煎,食后服,治风热所致眉棱骨痛。

案例研究:莱姆病

患者:Barbara,女性,50岁

首次访问日期:2015年2月27日

主诉:全身关节疼痛,肌肉痉挛,共济失调,严重乏力。 患者三年前被诊断患有莱姆病。

中医诊断:脾脉弱,肝脉弦,舌质淡暗,苔薄白。

中医辨证:肝郁、湿盛、脾虚

中医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中药处方:柴胡10g、五爪毛桃30g、刺刁根10g、白花虱母头根10g、白芷10g、紫苏叶10g、桂枝10g、千金拔10g、桑枝20g、茯苓30g 、制半夏6g、神曲10g、炒白术30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甘草6g,煎汤,每2日1剂,连服14剂。

推拿治疗:华佗夹脊穴C2、T1、2、3、7。 每次一小时,每周两次,共八次。

吴医生备注:本病例初诊需要两个小时,其中脉诊等中医辨证治疗及中医心理疏导一小时,推拿治疗一小时。 4周后第四次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到20年前的状态,生活质量完全正常。 我一般鼓励病人活在当下,放下标签(去掉原来的西医诊断作用)。 活在当下是有力量的。 莱姆病的常规西医治疗是抗生素。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口服抗生素长达两年。 治疗无效者则诊断为慢性莱姆病(西医认为西医无效的疾病为不治之症)。 他们不给病人任何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我和病人一起去除西药标签,因为这些标签就像一个诅咒,杀死病人。 对于患有癌症、艾滋病、肝炎或任何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医生和患者必须在场去除标签。 中医称之为“异病同治”。 医患共同努力的疗效需要医生在社区中树立的信誉和个人品牌。 中医专家在与医院、中西医团体合作时,应保留个人品牌,坚持道法自然的原则。 医生每天在看诊和治疗时,应该始终生活在冥想的状态中。 我和一位西医专家做了一个实验。 当我走进诊室时,有人给我做了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当我进入房间时,我进入了深度冥想的状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位莱姆病患者在我们第一次预约仅两个小时后就信任了我。 这些患者对能量比较敏感,一接触到你就能立刻感受到正能量。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注意:以上文章仅作为参考,患者若有兴趣请諮詢专业中医师进行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