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Healing

View Original

每周一药 -萆薢-

萆薢

本品为较常用药,别名赤节。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 类,又名白菝葜。

別名:棉萆薢,粉萆薢,苾夕。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攀缘状藤本植物及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茎。前两种为药材绵萆薢,后一种为药材粉萆薢主要来源。绵萆薢 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 ;福洲萆薢 D.futsc hauensis Uline;粉背薯蓣 D.collettii Hook.f.hyPoglauca (Palib.) Pei et Ting的干燥块茎。多在产地加工切片。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以及江南各地均生产。

性状鉴别

· 绵萆薢:为不规则的片状,厚约3mm,片大小宽窄不一,周边外皮灰黄色,卷缩。切面白色或浅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 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1mm以下,周边外皮褐色,凸凹弯曲,大小宽窄不一。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略显细腻平坦。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甙元。

药理作用:祛风除湿。

炮制:生用。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肝,肾,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2)  用于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有湿热证候者(可见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去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萆薢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饮。

(3)  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于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人的经验说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对于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4)  用于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疱疮等属湿热证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薢去湿汤。

用量:4.5~12g。大剂量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

(1)  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薢9g 黄柏9g 石菖蒲4.5g 云苓12g 白术9g 莲子心6g 丹参4.5g 车前子12g(包煎),水煎服。

(2)  萆薢分清饮(杨氏方):川萆薢9g 益智仁6g 乌药9g 石菖蒲4.5g 茯苓9g 生甘草3g,水煎服。

(3)  萆薢去湿汤:川萆薢9g 黄柏9g 生苡仁15g 赤芍9g 丹皮9g 泽泻9g 生滑石12g 通草3g,水煎服。

附注

1.  萆薢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预。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

2.  另有一种红萆薢,京津不用。主产四川省,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为百合科菝葜属数种植物的块茎。原植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商品为不规则的乱切片,薄厚大小不一。周边外皮棕色弯曲不直。切面红褐色,中心有黄色粗纤维。体略轻、质硬易折断。气无味淡。

3.  四川省内萆薢和土茯苓常相混用。

4.  一般习惯认为萆薢微清苦。断面略显粗糙。少粉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滑感。土茯苓则味淡甜而不苦。断面略显细腻而无粗纤维组织,含粉性,水湿或水煮后粘滑。

注意:以上文章仅作为参考,患者若有兴趣请諮詢专业中医师进行会诊。